对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校准是确保其温湿度控制精度符合标准的关键环节,需按照规范流程操作,通常包括温度校准、湿度校准两部分,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校准前准备
设备与环境要求
试验箱应放置在稳定环境中(室温 15~35℃,相对湿度 45%~75%,无强气流、振动或阳光直射),通电预热至少 30 分钟,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校准用仪器需符合精度要求:
温度传感器:精度应≤±0.1℃(如铂电阻 Pt100),分辨率≥0.01℃;
湿度传感器:精度应≤±1.5% RH,分辨率≥0.1% RH;
建议使用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标准仪器。
样品架与传感器布置
清除箱内杂物,保持工作室清洁;若有样品架,需按实际使用状态放置(避免空箱与负载状态差异影响校准结果)。
传感器布点:根据试验箱工作室容积确定布点数量(参考标准 JJF 1101-2019):
容积<1m³:至少 3 个点(中心点 + 离箱壁 1/10 边长处的两点);
容积 1~10m³:至少 5 个点(中心点 + 四周各 1 点);
传感器应远离加热管、加湿器、风机等热源 / 湿源,高度位于工作室几何中心平面(避免靠近箱门或角落)。
二、温度校准步骤
设置校准点
根据设备量程和实际使用需求,选择 3~5 个校准点(如低温点、常温点、高温点,覆盖常用范围),例如:-40℃、25℃、100℃(具体按设备型号确定)。
升温 / 降温至目标点
在试验箱操作面板设置第一个目标温度,启动运行,待温度稳定(波动≤±0.5℃,持续 30 分钟以上)后开始测量。
数据记录
同时记录标准传感器与试验箱自带传感器的示值,每 5 分钟记录 1 次,连续记录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实测值。
依次完成所有校准点的测量,记录各点的 “标准值” 与 “设备示值”。
误差计算
温度误差 = 设备示值平均值 - 标准值平均值,若误差超出设备允许范围(通常≤±2℃,具体按说明书),需进行修正。
三、湿度校准步骤
设置校准点
选择 3~5 个湿度校准点(覆盖常用范围,如 30% RH、60% RH、90% RH),注意湿度校准需与温度匹配(如低温下高湿度可能无法稳定,建议在 25℃±5℃基础上校准湿度)。
加湿 / 除湿至目标点
设置目标湿度(及对应温度),启动设备,待湿度稳定(波动≤±2% RH,持续 30 分钟以上)后开始测量。
数据记录
同温度校准方法,每 5 分钟记录标准传感器与设备自带湿度传感器的示值,连续 3 次,取平均值。
误差计算
湿度误差 = 设备示值平均值 - 标准值平均值,允许误差通常≤±3% RH,超出则需修正。
四、校准结果修正与确认
修正方法
若设备支持参数修正(通过操作面板进入 “校准模式”),根据误差值输入修正量(如温度误差 + 1.5℃,则修正值设为 - 1.5℃)。
修正后需重新在各校准点测试,确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无法修正时
若设备无修正功能或误差超差,需记录校准结果,暂停使用并联系厂家维修,维修后重新校准。
出具校准报告
校准完成后,编写报告,内容包括设备信息、校准环境、标准仪器、各点误差、修正结果、结论(合格 / 不合格),由校准人员签字确认。